台灣房市泡沫 『決戰』關鍵將在2014

【住展房屋網/台北報導】以創建評估資產價格機制聞名,獲今年經濟學獎的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席勒,稍早獲獎後立即警示,全球多區房價高漲已出現泡沫化疑慮;而包含高盛、巴克萊等國際知名投顧機構,近日也先後呼應席勒看法,提出類似警語,巴克萊更特別點名香港,認為該區後年房價可能大跌三成。

無獨有偶,台灣經濟研究院上週五公佈9月產業景氣測驗點時,也發布了類似結論,指出2015年將是台灣房市泡沫危機的『決戰時刻』;而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赴財委會報告時也指出,全台家戶房貸支出佔家庭收入偏高,北市平均值更已到47%高水位,再次警示未來利率變化(上揚),可能產生的負擔及風險。

事實上,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在席勒教授提出全球房市泡沫危機警告後,便呼應提出台灣房市也要注意類似趨勢;而無論從房貸、建融佔GDP比重,或台經院最新報告來看,確已得到某種程度的證實。所以,現在問題已非房市有無泡沫問題,而是如何讓泡沫不致破裂,或當無法阻止泡沫破裂時,該如何因應,讓衝擊降到最低。

就目前主客觀情勢看,由於過去十年多頭,房市業者及投資客口袋都是麥克麥克,加上預估QE要到明年三月後才會啟動退場,因此到明年上半年前,房價仍不會有明顯的修正情況出現,部分新建案還可能繼續拉高開價。然除供給面外,未來國內還有其他非基本面因素得注意,那就是這幾天炒得正熱的加徵囤房稅,及明年底上陣以六都首長改選為首的七合一選舉。

按照往例,地方首長候選人都會推出一些利多政策來吸引選票,或許會替部分區域創造一些新的增值想像;同理,財政部鼓勵地方課徵囤房稅,更可能因為地方政府投鼠忌器而不配合。而從歷屆選舉前後之實際發展來看,選舉支票的效應多半不大,真正能產生正面影響的,還是規劃定案,甚至已啟動的建設。當然,選舉期間的負面干擾仍會有,但毋寧還是短期因素。

因此,攸關自用購屋者購買力的經濟基本面,仍是直接決定房市泡沫的最關鍵因素;而基於上述供給面及政策面現況,如果發生變化,時間點應該會落在後年,也就是台經院相關報告的結論所指。

或許就因為明後年變數更多更大,因此趁目前利率還在相對低檔。QE代表的全球熱錢趴也還沒落幕,房市業者當然抓緊這最後一波相對佳機;就算短期市場觀望氣氛濃厚,仍繼續推出新案並強力促銷。然反過來說,今年下半年後市場交易降溫,推案量及價格卻仍持續拉升,也為來年房市供需面增添不少變數。

台灣房市泡沫 『決戰』關鍵將在2014
台灣房市泡沫 『決戰』關鍵將在2014

新聞提供:住展房屋網 www.myhousing.com.tw